1688把“遨虾”丢进东南亚,等于把一把小刀直接插进中间商的大动脉,血是温的,刀是AI做的。
9月24日云栖大会那天,官方只给了一句“让海外中小买家直连中国源头工厂”,现场没人鼓掌,因为大家还没算清账:一个泰国卖家过去找厂要绕三层贸易公司、打八通电话、等两周报价,现在打开“遨虾”输入“我要100件可降解宠物袋”,系统三分钟推来三家已验厂的东莞车间,报价、MOQ、出货期一次给齐,连泰语合同都自动生成。
数据说响应速度提了三到五倍,翻译成人话就是:中间商原来靠“信息慢”吃的差价,一刀砍掉。
1688为什么敢把刀口对准自己生态里的老伙计?
答案藏在阿里国际站的搜索日志里。
欧美买家最近30天搜“ recycled nylon”的次数环比飙了42%,可平台上能拿出GRS证书且愿意接小单的工厂不到300家。
AI把这两组数字一交叉,立刻知道谁缺什么,于是“遨虾”先把东南亚当试刀石:越南卖家订单小、付款快、不纠结验厂,正好给系统喂数据;等模型跑顺,再拿去伺候挑剔的德国人。
先易后难不是礼貌,是算法也需要低成本饲料。
欧盟《数字产品护照》2025年生效,进口商必须上传碳排数据,迟一天罚款最高可达货值4%。
1688十月紧急拉来第三方认证公司做碳足迹模块,表面是帮买家合规,实质是把“环保”变成新的筛选权:谁有数据谁上车,谁没有就留在站外。
工厂为了接欧洲单,只能乖乖把电表、煤耗、原材料运输路径交出来,平台不花一分钱就拿到过去最难啃的供应链真实数据,回头还能卖给做ESG基金的华尔街公司,两头收钱。
刀还没收,1688已经安排下一步:让“遨虾”直接对接菜鸟保税仓,系统算完销量、关税、运费,一键把货先备到泰国边境仓,卖家下单后24小时就能本地派送。
中间商连“搬箱子”的饭碗都被端走。
过去十年,中国供应链出海靠的是便宜;未来五年,谁掌握数据谁就能定价格,1688把工厂、买家、物流、合规全部塞进同一个算法黑箱,黑箱外的人连对手是谁都看不清。
有人算过,一个年采购额10万美元的越南小店,用“遨虾”一年能省1.8万美元,差不多是多出一辆送货车。
省下来的钱不会存银行,只会再投进广告,投流、投短视频,最后又回到阿里系的流量池。
左手卖工具,右手卖流量,中间还抽支付手续费,平台把一次采购拆成三笔收入,比单纯收会员费狠多了。
亚马逊SupplyChain、Temu半托管也在喊“去中间化”,可他们手里只有消费者数据,没有工厂机床的轰鸣声。
1688的爹是阿里,阿里国际站、菜鸟、支付宝、阿里云全听一个口令,数据维度多出整整一层,别人算到“什么好卖”,它能算到“哪台机器明天空档”。
差距看起来是几行代码,其实是二十年攒下的车间名片。
刀已经落下,中间商血流得悄无声息,只剩工厂和买家在屏幕两端互相确认眼神。
平台关掉对话框,后台多了一条新记录:又一家贸易公司被系统标记为“无价值节点”。
没人开追悼会,因为连名字都没留下。
等“遨虾”正式上线那天,你猜第一个被挤掉的,是中间商,还是原本觉得自己不可替代的你?